吴军压境,兵临城下,会稽危若累卵。已有大臣谏言,请勾践率精兵退入会稽山,凭险据守
自两军交战以来,越国连战连败,士气低迷。
会稽城本就不是一座坚城,虽有百姓助守,在吴军猛烈攻势下,也已经摇摇欲坠。
摆在越王勾践面前的,似乎只剩两条路:或弃城入山,或开城请降。
然而,此次吴军主将是伍子胥,想到此人在楚国的残暴行径,勾践心知,一旦投降,恐怕等不到吴王夫差的裁决,自己便会先遭此人毒手。
他目光扫过殿中群臣,最终落在了范蠡与文种身上。
这两位自楚国而来的客卿,才识远见,确非本国那些贵族可比。
“大王若决意请降,臣请于吴军入城之前,引火自焚,免得身后尸身再受折辱。”范蠡言辞决绝,也是在提醒众人,伍子胥掘坟鞭尸、手段残暴,屠戮郢都的旧事。
果然,听闻此言,勾践脸色阴霾。
“诸卿若有良策,但说无妨。”
一个大臣坐直身子,拱手说道:“会稽城四野平坦,无险可守。若欲与吴军长久周旋,非引兵入山不可。”
不待勾践开口,文种已先行反驳:“入山能避一时,但若被吴军围困山中,粮道断绝,不出三月,我军不攻自溃。”
“大王!值此危亡之际,当舍名剑,请玉龙先生出面斡旋。”
“纵然只得三月之期,我军也可借此时机,收拢粮草,坚壁清野,撤入会稽山。”
“届时,纵然吴军不退,我等也能凭山势坚守更久。吴军劳师远征,补给艰难,一应损耗,是我们的三倍,未必能耗得过我们。”一位勾践的族叔起身疾呼。
被吴军围困,殿内群臣贵族,更显焦灼,此地有他们的富贵生活,一旦入山,一切作废。
他们都已经知道,敖玉与勾践曾有约定,稍通兵事者便明白,这三个月的时间,足以扭转许多事情。
吴军远征,消耗数倍于越军,越军耗不起,吴国更甚。
更何况,诸臣全都与范蠡文种有过交流,找到了一条生机,保住富贵。
勾践环视殿中百官,终下决断。
他起身,捧起案上剑匣,行至范蠡面前。
“有劳蠡卿,将此剑交予玉龙先生。”
“大王放心。先生一诺千金,必能阻敌于城外。”范蠡郑重接过剑匣,转身离去。
……
“夷光,煮茶。”
清晨,旭日初升,敖玉的声音传来。
“是,公子。”施夷光停下擦拭桌案的动作,取来红泥小炉,引燃木炭。
水很快沸了。她取出紫砂壶,沏茶的动作虽不算娴熟,却极为认真。
相较于两日前的惊慌,她如今心态已然平和。
敖玉性情温厚,多数时候只是静坐读书,并不干涉她的日常。
施夷光便自己寻些事情来做,馀下时光,便安静守在敖玉身侧。她感觉这样的生活,也很好。
“备三只茶盏。”敖玉的声音再次传来。
正欲烫杯的施夷光闻言抬头,见敖玉目光仍在书卷上,便依言又多备了一盏。
恰在此时,院外传来叩门之声。
施夷光轻步过去开门,见是范蠡,忙敛衽行礼:“见过范大夫。”
引他入院。
“夷光已备好香茗,先生果真料事如神。”范蠡步入室内,将手中剑匣置于几案,向敖玉行礼后,安然坐下。
施夷光此时方悟,原是公子未卜先知,早料到范大夫会来。她望向敖玉的目光中,不禁又添几分崇敬。
敖玉放下竹简,移至案前跪坐下来。
施夷光为二人斟茶奉上。
范蠡看了她一眼,接过茶盏品了一口,笑道:“比起先生的手艺,终究是差了些火候。”
“夷光技艺粗陋,请大人见谅。”少女闻言低头,悄悄看向自家主人。
见敖玉神色平静地品着茶,并未介怀,她心下稍安,暗中决定,一定要好好研习茶艺,不能再让主人面上无光。
范蠡并不急于谈及正事,只与敖玉闲谈品茗。
施夷光捧着属于自己的那盏茶,小口啜饮,虽听不懂二人谈论的深奥学问,却也能看出是范蠡大夫在向主人请教。
约莫过了一个时辰,茶已换过数巡,范蠡方拱手一礼:“多谢先生为蠡解惑。”
敖玉颔首还礼。
范蠡这才打开案上剑匣,一柄尊贵雍容、锋刃如壁立千仞的宝剑静卧其中。
施夷光明眸微睁,被匣中宝剑吸引。那剑柄镶崁的宝石璨若星辰,剑身寒光湛然,通体透着一种绝世无双的华贵之气。
她记得主人也有一个剑匣,那个剑匣古朴,她未曾见过匣中宝剑,只是听说叫做承影。
“我王勾践,恳请先生出手,为越国阻敌三月。”范蠡终于道明来意。
敖玉颔首应允:“明日辰时,我会出城,往吴军大营走一遭。”
他如此说道,语气平常,仿佛只是出门访友。
“越国上下,皆感先生大德!”范蠡再次郑重行礼,方才告辞离去。
施夷光的目光从宝剑移回敖玉身上,想着方才听到的对话。
“公子明日要去吴军大营?”她震惊地望着敖玉。
吴越战事惨烈,她在市井间早已听闻。
吴军势如破竹,直逼会稽城下……少女脸上不禁浮现忧色。
“无需担心。”敖玉如此说,未多解释,起身将承影剑匣捧来,与新得的剑匣并排放置,随即打开。
施夷光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去。
初看剑匣,未见宝剑,只见匣中仿佛盛着一泓秋水,波光潋滟。
定睛细观,才发觉那并非流水,而是一柄长剑。
只是剑身似有还无,在光影流转间,竟真如秋水般漾开涟漪,精致而优雅。
两柄宝剑并列案上,交相辉映。一柄尊贵华美,一柄精致优雅,堪称美不胜收。
敖玉取出这柄新得宝剑,欣赏把玩。此剑名唤“纯钧”。
传闻,铸此剑时,赤堇山山神裂山献锡,若耶江龙王,水涸献铜。
铸剑大师欧冶子承天命,耗竭心力,与雷公、雨娘、蛟龙乃至天帝等诸神共铸十载,此剑方成。
剑成之日,赤堇山合,若耶江复涌,众神重回天庭,欧冶子也力竭而亡。
对这玄奇传说,敖玉并不信,其他神仙天帝添碳,哪位天帝,能为一凡间铸剑师添碳?
他揣想,或许是铸剑之时恰逢夏日雷雨,天雷与锤音相和,才有了这般神话附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