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1章 下场
叶青一进检验室就看见了自己第一次来时接待他的那位鉴定师陈芳。
“好久不见啊,芳姐。”
正在一张桌子前摆弄一盒碎钻的陈芳闻言抬起头看来,姣好的脸蛋顿时露出惊喜笑容,忙站起身来,热情道:“啊,好久不见,叶先生,快请坐。”
叶青瞄了眼从那条包臀裙里露出来的两条雪白大腿,抬步走上前,跟对方握了握手,又寒喧了几句,方才在对面坐下,随后并将手里的提箱放到桌上打开:“您给开个价吧,芳姐。”
“好,我先看看啊。”
一提到价格,陈芳的好心情瞬间消失无踪,抿了抿嘴唇,伸手转过箱子,拿出立马的布袋倒在桌上。
“哗啦啦!”
二十颗品质极高的宝石落在铺着绒布桌上,在灯光下闪铄着璀灿的光芒。
“嘶!您这批货不一般啊!”
她顿时讶然。
“您先喝杯茶,叶先生。”副经理这时亲自端着一杯茶水走了进来,当见到桌上那一颗颗宝石时,也是一愣,心里是有喜有忧。
喜的是又能赚上一笔,忧的是等下的价格洽谈。
当初十多万就差点要了他半条命了,现在这批宝石少说也要一百多万,这不是要玩命的节奏吗?
“谢谢。”
叶青乐呵呵的欣赏着他的复杂神色,接过茶水哧溜哧溜的喝着,开始养精蓄锐。
“我先失陪一下,叶先生。”
陈芳这时用一只小托盘装上那二十颗宝石,起身走向屋内那几台仪器。
“有劳了,芳姐,等我炒股赚钱了,请你吃鲍鱼捞饭。”叶青笑道。
“那我可等着了。”陈芳边忙边道。
副经理则来到他身边坐下,跟他闲聊起来:“叶先生看好哪只股票啊?”
“和记黄埔,香港电灯,中华电力都很不错。”叶青想了想便跟对方透露了几只挺过了股灾的股票。
“看来叶先生很保守啊,选的都是些老股。”副经理也是个股民,而且还挺精通,闻言立即建议道:“不过现在老股赚的少,没什么意思,您要是信我的,就投佳宁集团,这可是一只仙股,我年初的时候投了五十万进去,现在已经赚了四倍了,最近我正打算抵押房子跟银行借款,全压佳宁!”
“”
叶青眨眨眼,虽然不会算命,但却觉得这货印堂发黑,身上那血光都特么晃眼睛。
佳宁集团他知道,地产泡沫代表,一直靠借贷制造虚假繁荣,股灾中一沉到底,半死不活的挺到八十年代破产清算。
在后世,一提到香港股灾,这个碎催就会被拎出来骂一遍。
于是乎,叶青迟疑了下后,出于好心,劝了对方几句。
“佳宁集团的风评可不咋地,有爆料说他们一直在造假,老哥还是慎重些吧。”
可副经理哪能听得进去,他现在赚钱赚的都红眼了,摆了摆手,道:“诶,您不要信那些风言风语的,我有内幕消息,佳宁集团的老板背景非常深厚,是马来西亚的一位大地产商的儿子,而且跟港督的关系非常不错,怎么可能造假?”
得!
良言难劝该死的鬼。
叶青一瞧这架势,就知道劝不动了,便没再废话,笑着点点头道:“是吗?那我回头也买一些,如果赚钱了,请你吃海鲜大餐。”
“哈哈,海鲜大餐就不吃了,我最近天天吃,都吃腻了。”副经理狂的都没边了。
怪不得你丫没名字呢!
就你这样的货色,能活两集那都是塞钱了!
叶青暗暗翻了翻眼皮,嘴上却恭维了对方几句,说他眼光好,有股神之质云云。
把人哄得都找不着北了。
又聊了一会儿,商铺经理匆匆从总公司赶了过来,当见到那些价值不菲的宝石,心情比副经理还沉重,甚至都觉得自己有必要给家里打个电话,先交代一下后事。
随后他也来到叶青身边坐下,心不在焉的干巴巴的陪着聊了一会儿。
约莫半个钟头后,忙的满头大汗的陈芳将一份检测报告拿了过来:“经理,都鉴定好了,品质非常不错,你看一下吧。”
经理看着那份轻飘飘的报告,只觉得一阵口干舌燥,手心也开始冒汗,他缓缓抬起手,接过来仔细看了看,神情愈发凝重起来。
片刻后。
他缓缓站起身,沉声道:“叶先生,您这批货我们要了,咱们移步谈一谈?”
“好啊。”叶青施施然起身,熟门熟路的跟他从检测室出来,进了隔壁的洽谈室。
跟在后边的副经理神情如丧考妣,脚步跟上坟一样沉重。
少顷。
三人在洽谈室坐下,叶青悠然自得的翘着二郎腿儿,望着对面浑身紧绷的二人,笑道:“不要紧张嘛,我这是给你们送钱来了,又不是抢钱,干嘛啊,这是?”
你还不如直接抢痛快一些呢。
经理叹了口气,砸了咂发干的嘴唇。
四个小时后。
一番唇枪舌战后,怀揣着两百万支票的叶青乐滋滋的从盛鑫珠宝离开。
不过这次送他出来的却只有副经理跟陈芳。
而且等他走后没多久,就有一辆救护车开了过来,拉着心脏病气犯了的经理去医院抢救。
另一边,叶青出门没多远就打了个车去了趟汇丰银行,将支票上的钱存入账户,而后跟上次一样,直接委托银行这边,以每股六块八的价格帮他买了二百万的九龙仓的股票。
他最终还是没禁得住诱惑。
现在正是香港牛市的黄金期,这时候入市虽然晚了点,但如果能及时在股灾来临之前把股票卖出去,少说这些钱也得翻一倍。
这利润实在是太诱人了。
不过为了保守起见,怕自己不能在股灾前赶到港岛的他并没去碰那种利润更高,但风险也极大的空壳公司,而是相对稳健的选了九龙仓这只极具抗风险能力的股票。
九龙仓股票的历史相当之久,早在上世纪末就成功在香港股票经纪协会上市,是当时最早一批上市的英资企业,一直由怡和洋行掌控。
直到七十年代末,包船王发起收购战,九龙仓才易主,当时那场战争可谓是相当的轰动,不仅开了华资收购英资老牌企业的先河,更是把九龙仓的股价翻了七八倍,从十三块一路干到一百多!
这也是叶青选择九龙仓的原因,哪怕最后他未能及时赶到,也可以借着那场收购战喝口汤,总之是不亏。
(本章完)